夏天
Saturday, December 08, 2012
Life of Pi -- 信仰的必要
求知欲甚强的派自小为印度教所启蒙,后来在成长岁月中自行接触并皈依回、基督两教。有趣的是,三大宗教在派的日常生活作息并不相互排斥,例如他奉行印度教的茹素饮食,回教一日五次的祈祷,还有对家人宣布要进行基督教洗礼的决定等等。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印度教启迪了派的宇宙观(宏观),回、基督两教则丰盛了派的人生观(微观)。
而派对信仰的立点则毫无疑问是建构在印度教之上的。这可以从他对着毗湿奴的神像感谢毗湿奴让他认识了耶稣基督,还有在海上漂流时因缺粮而捕杀鱼只而哭着感谢毗湿奴给予他食物的恩赐(尽管那是经由杀生而获得的食物)以及"望到"深海底由游鱼排成的毗湿奴的卧像这三件事情得到印证。
不知道原著中是否有"快乐的佛教徒"这号人物?感觉作者(或导演)似乎有意借着佛教(第四个宗教)徒船员(对没有素食供应的船舱膳食不以为意,反而安慰派和妈妈用肉汁浇白饭进食一幕)给派上了一课。这仿佛像是在为后来派在海上不得不杀鱼取肉预先做好心理建设似的。
电影的宣传文案似乎有意强调派所笃信的三个宗教对只有恶虎相伴、孤立无援在海上漂流的派的困境毫无助益云云。个人觉得有点文过其实。也告诉自己下次电影的宣传文字还是少碰为好。
电影的最后,成年的派出其不意问洋作家较喜欢那一个故事版本,洋小子坦言比较喜欢有动物的故事。派好像说了"这就对了,宗教也是这么一回事"之类的话。倘若派真的这样说了,我个人粗劣的理解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较为喜欢的故事(宗教信仰),故事的经过(宗教教义)可以南辕北辙,唯故事主角存活下来的结局(宗教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变。
我不由的想到了佛教常说的"殊途同归"。
Labels:
声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