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上,印度教寺庙比比皆是。虽然都是印度教寺庙,彼邦的寺庙跟大马印裔社群的兴都庙在外观和形态上都相去甚远。巴厘寺庙的门口大部分是从中‘断开’的两截嵌有或脸谱、或雕花,左右对称的墙柱,而大马的兴都庙的门口一律是层层‘相连’,每层都布满神态逼真的神像的浮塔式门面。再者,我在巴厘寺庙的方圆内都没有看到有供奉任何神像,而神像们都成了酒店大厅或是林荫花园间的恒常摆设。巴厘寺庙的‘一神难遇’无由来地让我想起了日本的神道。
大抵宗教种种,打从自发祥地被传播至他邦,且经历了千百年的浸淫之后,都会有地道而又独特的外在与内在形态吧。
驾着车的岛民热心解说,岛上的寺庙可分为家族寺庙和社群寺庙两种。其功能用途一如字义。而我们的日间行程,就是接二连三的探访岛上的寺庙。从名人家族的百年寺庙到海边悬崖上的千年寺庙,再从内陆山间的古寺庙到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湖(火山湖?)边的著名寺庙。
两天游将下来,我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见庙不是庙’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